海峽對岸的母親
四、阿姨小扇撲流螢
「銀燭秋光冷畫屏。輕羅小扇撲流螢,天街夜色涼如水,臥看牽牛織女星。」「秋夜多麼迷人,「牛郎織女」故事又多麼爛縵綺麗,七夕前後,涼風習習,抬頭一片碧空,點點星光,寧靜、安逸。母親常牽著我和妹妹在屋前空地,指著天上的星星,那是牛郎,那是織女,那是銀河,什麼是鵲橋。雖然牛郎織女的故事,我們都已熟而能詳,但是我們對這如詩,如畫的情節,依然是沈迷,依然是百聽不厭,而對牛郎織女雙雙飛上天空化成閃爍的星星,更是無限的神往。母親說:凡是英雄、美女在天上都有一顆星星,尤讓我對七夕的迷戀,對星星的遐思與憧憬。
牛郎織女的動人故事,也為福州添上感人的風俗,七夕當天,家家戶戶都以煮熟的蠶豆,分送鄰居、親友,叫做「結緣」。為這一對感動天地的愛情故事,而願「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」,而祝人人都有「美滿良緣」。閩都人士,似乎更將此「情人緣」擴大為廣結人間的「善緣」。每當七夕,家家戶戶都熟蠶豆分送厝邊鄰居「結緣」,母親也隨俗端出一大籮蠶豆,分送鄰居小孩為我們結緣,她說:人與人相逢相識都是有緣,人生要多結緣,要珍惜這緣,不認識的人相識,認識的人相好,相好的人相親、相愛,由我愛人人,人人愛我,推而廣之,愛世人,愛眾生。惜兒時只知分蠶豆好吃、好玩,卻不理解這「結緣」的大道理,在這紛爭不息的世界,「結緣」是多麼的可貴。
福州住宅、客廳前多有一方露天的院子,叫做「天井」夏秋夜晚,家人或鄰居多聚坐在天井乘涼聊天,我們租用的房子沒有天井,客廳也狹小,晚餐後常在門口乘涼,鄰居及孩子們也愛聽母親講故事,或追逐嬉戲,七夕則更爭相分送蠶豆,品嘗各家不同的蠶豆口味,更添秋夜的熱鬧,而在夏秋之季,螢火蟲甚多,孩子們常把牠捉來放在紙摺的燈籠裡,蟲在籠中遊走,透出閃閃的螢光,忽明忽滅,乍亮乍暗,倏而聚,倏而點點分散,宛如子夜星雨,有如焰火乍放,又像舞台上天女散花,燈籠就像秋夜的天幕,螢光就像散佈在天幕上的星星,無異是「秋夜」美景搬到掌上把玩。母親忙著為我摺紙燈籠,三姨則揮著扇子幫我和妹妹以及鄰居的孩子追撲、捕捉飛螢,這一幅美麗的景物,不就是這首「秋夜」詩詞的實景!福州住屋率多木造,大廳的樑椽,則是燕子築巢的好所在。七夕前後,雛燕甫經成長,翩翩飛翔,穿梭庭上,與孩子追逐流螢相輝成趣,呢喃燕語又與庭外榕樹上的蟬聲交相諧鳴,益增秋夜的詩情畫意。
福州盛產水果,而荔枝、橘子尤負盛名。荔肉潔白晶瑩,漂亮好吃,剩下荔核,母親及三姨則拿來教我們彫刻花籃、小船、水桶、盤碗等玩具,小巧可愛,又是小孩子們玩烹煮的好材料,也是夏秋季節裡孩子們最喜愛的玩樂。而在冬天的桔子燈籠,也是一種既好看又好玩的玩具,福橘皮色鮮紅亮麗,食用橘子控空果肉,剩下外殼,內盛以食油,安上燈蕊,就成為一只漂亮的燈籠,燭光從紅艷欲滴的橘皮裡透射出來,更加鮮艷透剔,甚是別緻好看,較之夏天的螢火蟲燈籠則別有一番趣味。福州到處有榕樹,故稱「榕城」,用樹葉做笛子,其他用蛋殼做天鵝,柿核做拋遠,梧桐樹子做陀螺等不一而足。母親和姨母做這些玩具,全都小巧簡單,取材容易,易學易做,且亦好玩,深受小孩喜愛,所以連鄰居的小孩也爭著學做,所以每當夜幕拉上,我家門口或鄰居的大廳以及天井,多是高朋滿座,孩子都喜愛媽媽及三姨做的玩具。
七夕不久緊接著就是中秋節,母親也買了月餅供拜祖先後,外婆、母親、三姨、妹妹和我,大家分嚐,母親更說嫦娥奔月的故事,這是我童年唯一的一次在家過中秋節,我們一家也就離散了。
感歎的是,三姨不幸於日軍第一次佔領福州時,逃難而往生於異鄉,妹妹也不知流落何方,生死不明,三姨和妹妹揮扇撲捉螢火蟲的身影,至今何處去尋覓,令我難以忘懷。
「結緣」人與人要「結緣」,這「結緣」是多麼的可貴,國與國何以不能「結緣」共謀人類的幸福,而臻於人間永無戰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